图片 浅析儒家管理思想对学校德育管理的启示_LOVEBET爱博体育APP|官网推荐下载*

LOVEBET爱博体育APP|官网推荐下载*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文化 > 当代中国 > >

浅析儒家管理思想对学校德育管理的启示

来源::未知 | 作者:LOVEBET爱博体育APP|官网推荐下载* | 本文已影响
  【论文摘要】本文从当代中国德育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产生这些不良现象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并结合大量文献资料,分析了儒家管理思想的内涵,目标,方法及其对学校德育教育管理的启示,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不仅要将其作为知识来研究,更重要的是要不断的去应用和实践。
  【论文关键字】管理思想 德育管理 儒家学校
  1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信息化高度发达,国际社会、经济的竞争更加激烈,各国各民族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冲突也将更加激烈,青少年的思想意识也将更为复杂多变,德育管理工作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学生的主流思想严重缺失,思想教育活动并没有实现应有的目标,教育目标没有真正的实现,思想教育效果不能真正体现,分析产生这些不良现象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当代学校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必须进行改革,在探索改革的道路的过程中,发现中国传统的儒家管理思想,特别是孔子的思想理论和孔子的管理思想,从目标到方法,都对我们今天的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儒家管理思想概论
  2.1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
  儒家管理思想十分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可以说对人的管理和施行管理的人是儒家管理理论的核心。有了人才有管理,一切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治人而展开的。孔子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礼、中庸。仁主要是社会管理伦理学说,即所谓仁爱、仁义、仁政等。如孔子提出为政以德,他用仁把所有的公共管理规则统率起来。仁的学说反对管理生活中的苛,宣扬人类之爱的管理思想。他用爱人观念加强血缘联系,消除内部冲突,同时也有差等地把爱人观念按宗法模式扩展到整个社会。礼即礼仪、礼节、礼教,是维护封建管理等级制度和秩序的伦理规范。也具有处理管理主体的道德信条,这些规范一方面可以成为管理群体团结和谐的积极力量,另一方面则发展为管理式的繁文缛节和极端苛刻的纲常名教,中庸是一种管理思想、方法,讲究不偏不倚、执两用中、适量守度,其基本精神是通过折中调和的手段,达到消除管理矛盾,避免管理冲突,稳定管理秩序的目的。对于如何管理,儒家采取的是“仁、“德”和“礼”。”仁”是儒家理论的核心;“德”、“为政以德”是儒家的重要管理思想“礼”是儒家管理思想外在的管理规则。
  2.2中国儒家传统管理思想的起源和发展
  社会分工之后,中国早期的管理活动和行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逐渐产生了儒、法、道、墨、兵、农等学说,其中儒家管理思想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华夏文化,反映了经过华夏生活的汉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愿望,上古时代的管理意识和实践通过儒家管理思想的改造、创新而走向文明社会。
  中国儒家管理思想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形成是通过孔子完成的。孔子管理思想产生的历史阶段是中国奴隶制与封建制剧烈冲突的时代,他第一个从理论上总结了奴隶制社会的管理经验,第一个系统地整理、总结了中国的传统管理文化,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去传播这种管理文化,正是这两个总结,奠定了孔子在中国管理思想史上的地位,引来无数后人的颂扬和批判。应当说,孔子的儒家管理思想诞生初期,只是一种理性细胞,还不具备指导社会管理实践的职能。要使它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管理活动的主导思想,需要后人全面地发展和继承。这项工作,首先由孟子完成,战国中期,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仁的管理价值理论。他主张用仁义去管理经济,用仁政来发展管理,而开拓管理旨在富乐民生,仁者无敌基于管理成功。继孔孟之后,儒家管理思想成为了当时社会的正统管理思想,但还没有真正在统治者意识中起到主导作用。西汉建立之后,统治阶级急需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消除各种学派间的斗争。因此,必须扶正统而废百家,以适应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需要。西汉管理思想家董仲舒做为孔子的继承者,用阴阳五行的管理理论达到了这个目的。他以儒家为中心,借天道说人事,贯穿神权、君权、父权、夫权,形成封建神学体系。北宋中期,以朱熹、二程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又再次对儒家管理思想进行了系统改造,他们以孔孟的管理理论道德学说为基础,从宇宙本源出发,来阐明社会管理行为的目的和功利准则,在对中国封建社会管理主体关系、精神意识等问题上,都提出了较完整的管理哲学体系。总之,儒家管理思想经过一代代儒学学派的继承、改造和发展,并通过国家强制手段宣扬传播,占据了社会管理行为的主导地位,并成为千百年来流传最广泛、最深入人心的管理思想。
  3当代学校德育管理的现状及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
  3.1学校德育管理现状
  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现代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现代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其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养成与现代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及现代法制等现代社会相契合及所期望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当前当代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但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德育教育的管理往往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对德育工作普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重外延,轻内涵。一些人把德育教育简单化、表象化,认为所谓主课学好了,有了好的考试成绩,道德自然会提升,一味强调的”素质”出现片面性,其结果往往是外延较大,内涵较浅,忽略了德育教育管理工作在促进人性境界提升和理想人格塑造方面的重要性。
  (2)学校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引导不够。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不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不紧,教材滞后,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
  (3)学校的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与家庭教育不能有机统一。
  总之,学校德育管理的缺失导致学生在心理承受力,价值观念,自信心以及综合能力等诸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缺陷:“受挫力不足、对物质生活追求畸形、自信心不足等等这种缺失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全面成长。
  3.2导致学校德育管理缺失的原因
  (1)学校对学生思晶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是影响德育教育的第一因素。从目前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隋况看,课程教学基本上为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或其他科目授课教师兼任。思品教学人员的配备隋况不难看出思品学科在学校学科教学中的地位是何等的低下。由于缺乏应有的重视,由于缺乏必要的学科教学交流,思品教学自始至终都是学校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思想品德教学时常被其他学科挤占、兼任领导误课现象屡见不鲜。期中期末考试前取消思品课的现象更是家常便饭。
  (2)教学方法枯燥单一是影响德育教育的第二因素。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过分强调了其思想说教陛,正是这种思想性的语言上过分强调,反而限制了其思想性的真正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逐步提高,小学生的心理成熟时期大大提前,逆反心理愈来愈严重,传统的枯燥乏味的、脱离学生实践的纯说教式教育已被孩子们所唾弃,使得严密科学陛的现代社会科学知识成为了不被人接受的说教工具,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日常知识的严肃性,也失去了它的思想的可信性。
  (3)教育主管部门忽视德育教育成为致命因素。德育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纵观世界各国教育史,思想教育都是从儿童时期抓起。而作为我们国家的教育管理部门却对德育教育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先有人教出版社余桂元等发出否定岳飞、文天祥的言论,北京部分小学撤掉小英雄赖宁画像,后有上海市教材及人教版新教材删除了曾激励一代人成长《赖宁画像》。正是由于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不重视教材的德育教育作用,使得我们目前的学生德育教育管理不尽如人意。当代学校德育教育管理的现状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LOVEBET爱博体育APP|官网推荐下载*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